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要阅读一本好书,最好的路径就是深度阅读。读书既要注重博览,在广度上求索,又要突出重点,在深度上突破。因为,读书不能总停留的浅表层,要由浅入深,进入深度阅读,把书读熟、读精、读细、读透尤其是对于好书。那么如何深度阅读呢?窃以为,一要目标明确,二要久久为功。目标明确:读书不要勉强自己的兴趣,不要因为别人喜欢而跟风,强不喜欢为喜欢,那样读书变得眼花缭乱,非但不能进入深度阅读,反而会因为方向太多、目标太广、心思游离而影响读书的效果。不喜欢就不喜欢,不喜欢就不会把精力分散,投入到违心的选择上,拒绝了不喜欢,就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喜欢上。我花的时间最多、读的时间最长、让我收获最大的书,非《古文观止》莫属。《古文观止》也是有版本讲究的,我以前买过一些版本,始终不甚满意,后来,我读到了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献专家阴法鲁先生主编的版本,感觉最适合我,是我最喜欢的版本。这个版本是阴法鲁先生组织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部分师生编写而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与其他版本不同,这个版本在每篇文章前都有题解,正文后有注释,注释后有译文,而且无论题解、注释、译文,都严谨、简洁、流畅、雅致,是无论初读者,还是熟读者,都用起来非常方便的版本,也是我所见最好的《古文观止》版本,为此我曾向许多朋友推荐或赠送过。久久为功:其实,在这种经常阅读的书籍中,最初并非只有《古文观止》一选,我也选择过《唐诗三百首》《乐府诗选》《人间词话》《笠翁对韵》等等,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则《古文观止》最对我胃口。当然,《唐诗三百首》等还是我的放在醒目位置随时可以翻阅的书,只不过《古文观止》持续时间最长、花费的时间最多。我读《古文观止》一书,首先是“有所读,有所不读”,就是前面所说的,读喜欢的,不读不喜欢的。我不喜欢“周文”“秦文”,尤其“周文”,简洁到只有骨头,我不喜欢啃骨头,所以平时很少触碰。汉唐以下,大都是我所喜。对于这些古文,除了平时手捧书籍,反复阅读外,我还曾经在网络上,下载了60多篇古文观止的音频,如董鲁达朗诵的《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的《前赤壁赋》、陈铎朗诵的《阿房宫赋》,还有不知何许人朗诵的《陈情表》《出师表》《秋声赋》《进学解》《桃花园记》《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谏太宗十思疏》等等,我把它们下载到MP3上面,凡散步、出差之时,我就会戴上MP3,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听,读它千遍也不厌倦,读它万遍也不厌倦。有时坐在旅游大巴或者飞机上,人家还以为我是听音乐,孰不知我在听古文。从有MP3的时候,我就开始下载听,至今应该有10多年了吧。为听朗诵,我已经换了2个MP3,但在MP3里,还是那些人的文章。这样千百遍地听文章朗诵,是做无用功吗?当然不是,开始没什么感觉,但时间一长,感觉就来了。首先是对文字的感觉,通过听诵,我感觉到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它有音乐感,有节奏感,有画面感,可以给你非常愉悦的感受;其次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听多了,会随时在你的耳旁回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升天一色;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再者,还有很多文章、很多段落,都充满着对世界的探寻、对人生的求索,如欧阳修《秋声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物过盛而当杀,这与达尔文进化论所谓“物竞天择”,难道不是异曲同工吗?又如苏东坡《前赤壁赋》:“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取你能取的,不取你不能取的,这是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啊,这是多么宽广坦荡的胸襟啊。所以,它不仅给你文字的美丽、句子的美丽,还有历史、宇宙、人生的启迪。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要说,《古文观止》读千遍,不会作文也会作。
其他网友观点怎样在读书后运用书中的方法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在非虚构类图书中学习那些靠自己无法获得的方法和技巧,在虚构类图书中体验那些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无法体会的生活感悟。毫不夸张的说,你阅读的书最终都会塑造你。但是为了获得更加扎实的读书体验,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书籍的时候可以这样问问自己:我该如何做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才能够运用书中的技巧?甚至在多年以后我仍能够从这本书籍中获得灵感?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答案: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就可以获得更加充实的读书体验,更容易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读书笔记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我自己在念高中的时候,当时的语文作业不多,但几乎都是读完书写感悟写作文。但是自从上了大学就把这一良好的习惯抛之脑后。工作后更是连读书都是囫囵吞枣更不用说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了。前段时间找来了高中三年的摘抄本,那些评论鲁迅老先生、评论文天祥的词句竟然是我写出来的,不敢相信!从此再不敢忽视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前不久又看到好朋友在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正中下怀,连忙找来阅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作者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为什么有这么一个称号呢?原来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的他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方法很受商务人士的欢迎,他出版的作品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50万册。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奥野宣之认为笔记可以塑造生活,无论是选书、购书、读书都可以通过笔记变得更加高效,每一位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读书笔记为自己打造一个个性图书馆,获得更加扎实的读书体验。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用笔记管理生活、用购书清单指明购书、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以及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我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总结出对我最为有用的三点:自主选书、激发思考、整理归档1. 自主选书 为什么能够通过读书笔记来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因为奥野宣之提倡的是“一元化”的笔记方法,在选书阶段就把笔记本最后几页当作是购书清单。按照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以及备注栏来构建购书清单,培养自己带着目的读书的意识,在列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现代商业社会,处处营销陷阱,选书也是如此。常常在书店买了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畅销书,买的时候并没有思考过这是否是我需要的好书,这本书籍是否值得购买?次数多了就真的变成了“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越屯越多,囤到后来,也失去了看书的动力。而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就是启发我主动思考,主动思考其实在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有时看到一些网络大V的推荐,或是在电视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其实不是全都适合自己阅读,只有主动思考自己需要哪些书籍,并且记录在购书清单上,才能够辨别一些现阶段对自己来说价值不是很高的书籍,才有机会在购书清单上挑挑选选,找寻到自己最想要的一本书,这也是一种读书生活的乐趣之一。 “一元化”笔记整理法不仅通过笔记本选书,也在笔记本上摘抄、评论、反思,甚至是任何关于书籍信息,什么都可以写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2. 激发思考在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前天还记得好好的词句,今天就怎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无论那时那刻,你对一件事多关注,只要你不在那时那刻记下来,那此时此刻你肯定也不会记得了。所以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提倡大家在摘抄原文的时候一定要立刻写下自己的感悟,无论你的感悟有简单,这就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只需摘抄+感想就能够简约又全面地照顾到自己的读书体验。那到底要摘抄怎样的原文呢?首先,经典的书籍肯定不是读过一遍就算的,对待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要先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部分做上标记。读完这一遍后再把做了标记的那几页重新阅读一遍,如果还是觉得好就再做个标记。这时候就已经筛选了一大部分你真正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了。要是第三遍阅读还觉着太好了、太有用了,那就立即抄在读书笔记上。摘抄结束后,附上自己的感想,这种筛选到最后、让人心动的地方肯定会有很多灵光闪现。把自己感想也规规整整地写在摘抄下面,和原文摘抄做好区分,这样在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就会为那个沉浸在读书海洋中的自己感到惊艳。重读笔记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点,这些点也正是激发原创思考的火花。这样阅读一本书,认真地写下读书笔记与自己的感想,定时重读,一定会有更加扎实的收获,自此就可以通过写书评或是读后感来进行文字输出,输出文字需要整理自己的想法,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地理清自己要说明的点,所以输出会反向推动原创思考。就像奥野宣之说的那样:“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只有积极输出,才能够促进思想的内化,才能把书中的精华为己所用。 3. 整理归档在自己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之后,就需要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加上目录标签了,最好是在开始做读书笔记的同时就开展这项工作。在封面给每本笔记写上书名,给每一本读书笔记贴上标签录入电脑,也可以在电脑上为每一本笔记做一个索引,这样就能够杜绝找不到读书笔记的情况,也会让自己在以后的写作查找过程中更加方便。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又非常细致的活儿,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为自己的读书笔记编号加索引。这样的整理归档工作非常锻炼人的细心和耐心程度。总的来说,《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奥野宣之在一开始就强调了主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动选购书籍,一定要摘抄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语句,而不是考虑作者或是外界的评价。所有的步骤全部都应该从自身出发,这其实是在鼓励读者要学会独立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寻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这是对所有读书人最好的祝福。读万卷书,不正是想找寻到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的东西吗?
其他网友观点阅读好书必须提纲挈领,纲就是书的主题思想,领就是目录。看书前要把目录多看几遍,做必要的笔记和要点背下来。这样看书一直有目的在牵引。书看完了重点也背下来了,会事半功倍。
其他网友观点常言说〝方法对,做事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做事白受累〞。说的是做事要有好的方法。读书这件事也一样。也必须有方法技巧才行。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充实自己。那么如何读书才能真正的获取到知识呢?«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介绍了在读书时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技巧。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位是莫提默.J.艾德勒。莫提默.J.艾德勒是美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编辑。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编著了《西方世界德经典》,并担任了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第二位是查尔斯.范多伦。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来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如何阅读一本书》增补改写。1970年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署名。 走进图书馆满目的书,我们不知道我们要买的书是不是真的能让自己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知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到书中介绍的检视阅读,看一下副书名,看一下书衣,看一下序,浏览一下目录,最后大概的把书翻一遍。这样我们对书就有了大概的了解,是不是要买这本书我们就心中有数了。用时大概也就几十分钟。 我们看书的时候会不会有看着看着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呢?如果有这种感觉该如何解决呢?那就要学会主动的阅读。什么是主动的阅读呢?就是在阅读前先给自己提出问题来。第一个问题: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作者详细说了什么?第三个问题:这本书上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第四个问题: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意义?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思索,就不会有困意了 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就开始阅读了,这就要用到书中介绍的分析阅读了。首先是如何了解一本书的结构。也是如何寻找第一、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这里有四个步骤:一、给一本书分类,不一样的书阅读时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分析阅读法适合阅读论说类的书。二、用一句话说出这本书在谈些什么,三、列出这本书的大纲,这两步做完我们就可以回答我们阅读以前提出的第一、第二个问题了。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这一步是前面两步的一体两面。也是检验我们是不是全面了解了这本书在说些什么。 了解了结构,我们就要试着去理解这本书了。要理解一本书也有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只有理解了作者用词的意思,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第二、找出重要的句子,判断作者的主旨。读书就是学习,就是明白作者的观点。第三、架构一本书的论述。知识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理由,我们要学习知识就要找出作者的论述。第四、找出作者的回答。这一步也是对前面步骤的验证。知道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论述,就能找出作者回答了哪些问题了。 书读完了,这本书能帮到自己吗?自己有什么收获呢?自己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呢?书读完了,这本书能帮到自己吗?自己有什么收获呢?自己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呢?这时我们就要对所读的这本书做出评价了。那么如何评价呢?《如何阅读一本书》也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第一步、在评论前要先说自己‘读懂了’。只有明白了作者正真要表达的观点和理由,真正明白了作者表达了什么,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步、要明白知识和观点的不同。观点只是自己的看法,而知识是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观点。第三步、如果反对,就要说出反对的理由。第四步、评论的要素1.作者的知识不足,2作者的知识错误,3、作者的推论不合逻辑。 读书有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书的海洋捡拾到珍珠,才能让读书助我们成长。
其他网友观点阅读好书需要平静的心情,一本好书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啄轻品,方知其中芳香。 1.安静的环境,阅读一本好书,需要一个安静一点的环境,比如图书馆、新华书店、家中书室,还需要有看书的平静心态。 2.大致了解作者和该书的背景、年代,会让自己品读起来,如同身受。 3.看目录,了解大概,看书的方式很多种,比如泛读和细读,好书需要细细品味。 4.阅读时,觉得好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感悟,记上笔记;好句子和好环境的描写,可以多多品与味,意境。 比如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以20世纪30年代湘川贵交界的边城小茶峒为背景,兼具抒情和小品文的优美笔法,描绘了我们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岀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细细品味,故事娓娓道来,言语朴实而感人。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语言如掠过竹林的风,竹林般的清凉,山涧水般的清甘,让人可以不知不觉的沉浸其中,。细腻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拉开英国田园风光的帷幕,不经意间勾勒岀了一个浪漫纯美的童话却又那么的贴近生活。书中描写爱情与婚姻,描写了四队青年男女的爱情,加以比较、批判,爱憎分明地阐述爱情与婚姻观,比如富有傲慢的达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丽莎白,温柔体贴的简和有权有势的宾利,以及莉迪亚和威克姆,夏洛蒂和柯林斯。 阅读好书,追寻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启明星。好书可以多次品味,每一次的感悟或许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认识和感悟都不一样,即使相同的好书,给予自己的启示和感悟,也许是不一样的。
智能推荐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如何阅读一本好书?":http://www.szdayang.net/article/2023031965722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