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一家专注于互联网知识问答的网站!
百科网 > 社会教育 > 正文

看书和听书哪个效果会更好,二者有什么差别?

发布时间:2023-03-19 06:11:06 来源:互联网投稿 阅读次数: 450 本文有: 1526个字 大约需要阅读时间: 4分钟
优质回答:

看书不如写书,字的用法和熟练,一遍生二次会,记到心里去了,慢点默写脑子是计算机,听书能记大概,原本的文章不在身边,忘记了还会找书回图片,快了还是慢了。

其他网友观点

看书和听书那个效果好?看书是自己主动的,眼睛看时,心里也在想。看到高兴的时候,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恨不得有人分享,站起来转两圈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而听书是被动的,如果听的好书,马上就会上书店买一本,如果书一般就当背景音乐了。只当自己无聊的时候有个事情,可以打发时间。所以看书是心里的阅读,听书是打发无聊的时光。特别是碎片时间,听听书还是很不错的。有助于打发时间。

其他网友观点

听书可以闭上眼睛听。读书只能睁着眼睛读听书大多免费。读书要花钱买书。两者都是入睡的好方法。听书,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在做家务活的时候、乘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逛街购物的时候都可以听。现代人每天都这么忙,听书是可以给人们争取一点学习的时间。看书的话,就必须有一定的空闲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才可以。总之各有千秋因人而异。

其他网友观点

看书比听书效果好。看书可聚精会神一行一行的精会书中精华做到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听书如鸭子听雷左耳进右耳帽,一个不留神最精采的地方就过去了。读书时遇到精典佳句可反复深读领悟。读书有三到一曰眼到二曰心到三曰手到。每次读完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要写下点心得会有大益也!另外读书不要读死书,要先观其大略掌握文章或书籍的精髓然后再细读,重点的地方反复研读学习写作技巧,名言警句要背诵之。

其他网友观点

-----1-----听书是听书,不能代替“读书”前几天跨年的时候,很多人在朋友圈晒自己一年听了好多书,最多的我看到有400+本的。我2018年也听了200多本书,但我并没有把这些书归到我说的“读了xx本书”的概念里。一个听书音频大概在20-40分钟,按照正常的语速,也就是6000-10000字的稿子,即使是再浓缩、再精华的东西,也不可能把一本30万字的书浓缩成1万字。所以,听书,只能让你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而真正要读说自己“读完”了一本书,请务必找到电子版或纸质版去真正的读完。同样,有时候我也会不止一次听一个音频,因为读完书后,对书籍有了自己的思考、观点,而听一遍音频相当于和一位也读过这本书的、有一定见解的人交流,看看人家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启发或提示。-----2-----如何让听书的效用最大化喜马拉雅、得到、微信读书等软件的好处是,有无数的重度阅读者、知识积累深厚的人,他们把书读完,掰开揉碎了讲解给你听。尤其在我们无法用“眼睛”阅读的时刻,而时间又被白白浪费掉的时刻,比如走路、吃饭、坐车等等,听书至少提升了这段“时间”的价值。原来,可能这个时间就是干一件事,但现在能边听书边干其他事,而这些是都是纯体力的、不过脑的。而听书是过脑、不耗费体力的。同时让身体和大脑运作,时间的价值自然被放大。但即使如此,很多时候听书也是不过脑的,毕竟走路得看马路吧、坐车得看站点或换乘吧、吃饭做家务也都会正事啊,毕竟得把这些事干完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自己听了XX本书,但实际真正能听到耳朵里的信息可能也就20%-30%。让听书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听完后,尽快去读原书。如果你原来需要4个小时读完300页的书,而你听完30分钟的音频讲解后,你会发现你2个小时就能读完这本书了,因为已经通过耳朵“预习”了一遍。-----3-----不听讲解版,而是听全书,行不行?喜马拉雅上有原文朗读的音频,得到基本都会浓缩版的音频,差距是很大的。同一本书如果300页,喜马拉雅上原文朗读估计要8-10个小时才能读完,而得到通常就30分钟精华。曾经我也选择去听“原文朗读”,从头听到尾,不就是读完了一本书了吗?如果仅从内容上,听全文和看全文好像是类似的。但从效率上,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听全文书,一本要8-10h,它受限于人的朗读速度,一分钟顶多也就100个字。而“看”的话,一分钟能看400-600字。而且,听原文书只能适合听小说、文学等虚构、故事类书籍,一旦涉及一点专业知识,你就发现你的思维跟不上了。更何况你还要考虑人的“注意力”的问题,能在干着家务活的同时还能集中30分钟的专注力,几乎不可能。所以,我建议,最好的搭配方式是两种:(1)先听30分钟精华版,再阅读原书(2-3小时)。(2)先阅读原书,再听30分钟精华版。这或许是提升你的阅读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版权申明

本文"看书和听书哪个效果会更好,二者有什么差别?":http://www.szdayang.net/article/2023031965723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百科网 我爱学习
人生就是为了不段学习而生的!
  • 156521文章总数
  • 10w+访问次数
  • 2356建站天数
  • 推荐回答